包装袋印刷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包装印刷是以各种包装材料为载体的印刷,在包装上印上装饰性花纹,图案或者文字,以此来使产品更有吸引力或更具说明性,从而起到传递信息,增加销量的作用。包括包装纸箱、包装瓶、包装罐等的印刷。包装印刷在印刷行业与包装行业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包装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有凸版印刷,平板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孔板印刷等印刷方法。印刷的主要要素有纸张,油墨,色彩等。包装印刷需顾及到经济型,环保性等问题,并需要同时能够完整,良好地表达需要印刷的信息。
一、油墨在基材上附着力差
1.1油墨附着机理
润湿:附着牢度是印刷基材薄膜与油墨连接料分子间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兼容性:油墨的连接料与基材的极性相近,兼容性 好。
1.2附着力不牢的原因及对策
基材表面的电晕处理度不够,未达到应有的张力或者处理后的基材表面由于存放环境差,存放时间过长,造成表面张力衰减而失效。一般要求PP、PE的表面张力≧38mN/m,PET≧50mN/m,NY≧52mN/m。在使用前应检查每批膜的表面张力。基材在加工中大多添加了一定的润滑剂、防静电剂、防潮剂等,这些添加剂随时间推移,从薄膜中慢慢渗透到表面,在薄膜表面形成一层弱界面层,影响油墨附着力。因此,薄膜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前检测表面张力。可用达因笔测试。基材吸潮的因素。如,PA、PVA、PT等材料易吸潮而降低粘着力,这类基材应在良好条件下(控温控湿)储存,在使用前充分预热。油墨用错型号,混用了不同型号油墨。凹印的油墨种类很多,有表印、里印油墨,不同材料对应不同油墨,各种专用油墨一定要对应使用,否则附着牢度不够,生产前应核对操作工艺指令。油墨白化。油墨变质、白化使附着力极度下降。油墨干燥不充分。干燥不足,内部残留溶剂多,另外,一定的干燥温度对一些树脂连接料的粘合力提高极为有利
二、套印误差
套印误差大都是印刷中的常见缺陷,其现象是,在多色套印过程,每一色不能完全重叠,有一定的偏差。
2.1人员素质
因为套色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就要求员工要有极强的工作能力。印刷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必须做到用心、细心、责任心。工作时要做好自检、自查,多方观察,及时发现问题。
2.2设备因素
整个设备的精度和性能,套印的张力控制,加热送风系统,压印橡胶辊、版辊、版轴、导向辊等系统的配合,这些情况决定了套印时的温度、压力、平行度、伸长率、卷取等,而套色系统本身更是限定了其精度。
套色光电装置应维护好,正确操作。如,卤素光源灯光弱,应调换光纤或卤素灯泡,反射板与扫描头距离调整正确,一般8mm左右。
版辊的递增不合适,易产生纵向套色不准,压印辊橡胶变形,弹性不足。要保持压辊处于良好的状态
2.3操作工艺
基材张力设置不合理,张力太小,基材松弛,纵横向套色均不准;张力太大,基材横向收缩以及纵向套色不稳定,据此相应调节张力。温度不合适,特别是烘箱温度太高,冷却辊温度太高使薄膜变形,对于不太平整的薄膜应适当提高预热箱温度。烘箱中进排风量不平衡,造成薄膜在烘箱中抖动,应用风速计测量进排风量,加以控制。版辊安装不合适,如产生偏心,在版辊安装前一定要把堵头上的油墨擦洗干净。
3.1刮刀线痕产生的原因
无油墨的线痕。主要是油墨中混入了坚硬的无机杂质,如沙子等,这些坚硬粒子嵌在刮刀刃口处而造成线痕。有时这类刮刀线痕也呈虚线,这种刮刀线痕的出现很容易损伤印刷和刮刀。较粗的有油墨的连续刮刀线痕。这主要是由于一些较粗的软性粒子或杂质顶起了刮墨刀,或者刮刀刃口损伤而产生。这是最简单和最常见的刮刀线痕。这类刮刀线痕一般在印刷版辊的网点很浅或未雕刻网点部分出现,时隐时现,对产品质量危害极大。这类刮刀线痕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多年来不断有人从油墨、制版、印刷环境等方面作过解释,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是比较完美的。比较好的为“活性粒子假设”。细丝状的连续性刮刀线痕。这类刮刀线痕细小,像头发丝一样,在印刷过程中经常出现,而且在印刷机上很难观察得到,等到发现时已印发了大量产品,故对质量的危害极大。这类刮刀线痕可分成两种,一种是软的可以用竹刀轻擦掉,主要是由杂质引起的;而另一种则是初时呈现头发丝状,而后慢慢地呈带状分布,无法用竹刀擦去的,其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涉及到油墨、制版、环境温度、湿度、刮刀软硬度等方面,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总的来说,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版辊方面。辊筒表面光洁度不好,辊筒表面镀铬层硬度不够,版辊过于光洁,无润滑作用也易产生。油墨方面。油墨细度不够,颜料颗粒太大,油墨使用过程中混入了颗粒性的杂质;油墨稀释不规范,产生了溶剂冲击现象;油墨抗静电性能差,油墨的润滑性能差。高硬度的颜料使用会产生线条。环境方面。印刷车间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洁净也会影响。刮刀方面。硬的刮刀比软的刮刀产生的线痕要多。另外,如果产生了刮刀线痕后不能及时处理,会在线痕的周围随刮刀的来回摆动产生一大束的刮刀线痕。
3.2处理对策
装刀时必须平整、细心,装刀前要检查刮刀片是否有缺口,装刀后必须仔细研磨,在印刷过程中如有刀丝出现,须停机再仔细研磨。严禁磨刀的油混入油墨中。必须治理环境,减少尘埃,才能排除故障。应尽可能保持彩印环境的封闭,可安装空气过滤器并作尘埃含量检定,否则,很难产生高质量的产品。由版辊引起的刀丝一般出现在浅网的部分,如,版粗糙、渐变过度不均匀、网深不合适等。一般应通过用金相砂纸磨版处理,注意磨版时用力要均匀,特别严重的要退回制版厂处理。降低油墨粘度,如粘度太大,版面油墨干燥过快,相对加大了版辊筒与刮刀之间的摩擦力,使刮刀难以刮下版面油墨形成刀丝。如果刀丝是油墨引起的,一般是由于油墨中有垃圾或油墨溶解不均引起,应采取过滤油墨、重新选择溶解力强的溶剂或换油墨。
三,糊版(雾化、刮不清版污)
3、1糊版的原因
因为刮刀的磨损,研磨的不良,降低了刮油墨的效率。版面镀铬不好,或者因为磨损造成了版辊面的损伤。版辊偏心造成。油墨对铬层的亲和力过大。油墨粘度太大,难以刮干净。
3、2糊版的解决对策
换刮刀或重新磨刀,调整刮刀的位置,还要注意是否由于振动使刮刀松动。版面粗糙时可重新打磨,严重时重新镀铬。修正版辊的偏心。印刷油墨降低粘度,增加新墨比例,剥墨控制使用。
糊版不太严重时用网纱擦拭版辊,或相版面吹风,吹风应注意堵版,或降低印刷速度,或增加快干溶剂。
四,气泡
4、1气泡产生原因
油墨表面张力太大,油墨粘度不合适。油墨循环系统有欠缺,流动性不好,吸进了空气,油墨落差太大,冲击引起气泡。直接供墨的印刷机上,磁性搅墨棒弯曲,在墨盘里跳动,引起大量气泡。
4、2气泡解决对策
保持油墨合适的粘度。油墨循环装置要保持良好状态,回路中不可入空气,油墨落差不要太大,减少冲击,必要时减少油墨流量。与油墨厂商联系,添加专用消泡剂,但消泡剂大都会对油墨性质产生不良影响,使用不当反而会引起气泡,所以不可滥用。